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 政策法规

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漳文旅〔2024〕24号

各县(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漳州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古雷开发区文教体旅局,常山开发区、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高新区社会事业管理局,局机关各科室:

《关于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经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关于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 -2025年)》及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省文旅厅部署要求,促进文旅消费,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省文旅厅工作要求,围绕打造海峡西岸最具世遗品质和原乡情怀的国际旅游目的地“1331”思路和布局,把扩大文旅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供需两端发力,丰富产品供给,优化消费环境,唱响“山”的强音、做足“海”的文章、释放“城”的潜能,打响“花样漳州”品牌,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文旅业态创新升级行动

1.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全面实施“用闽南文化点亮千年漳州古城”行动计划,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建设一批非遗特色街区、非遗展示体验中心、传习所(点)。加大考古发掘和交流互鉴力度,重点支持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发掘,丰富市博物馆展陈内容,提升漳州文化吸引力。深入挖掘土楼文化内涵,加强土楼资源的整合提升,增加讲述土楼故事、演绎土楼文化的文艺节目,鼓励土楼景区营造“大鱼海棠”情景,增强沉浸式体验。(责任单位:各县区文化和旅游部门,下同,不再一一列出;产业发展科、文物科、艺术科、非遗科)。

2.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指导漳州古城、闽南水乡、东山南门湾、南靖云水谣等重点街区提升业态,做好文创IP的应用,增大 IP效应,规范创新发展,打造高品质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支持推进沉浸式演艺等新业态项目,鼓励探索建设“小而美”“小而精”的演艺空间,打造特色旅游IP和网红打卡地。(责任单位:产业发展科、艺术科)

3.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推动以漳州古城为主体,以九龙江夜游为轴,串联一江两岸三大休闲街区,结合打造“中国海峡美食汇”,设计小吃打卡、闽台历史文化呈现等多种主题的“City Walk”游览路线,融入木偶表演观赏、非遗文化体验等环节,创建一批旅游休闲城市和旅游休闲街区。深入挖掘山海度假旅游资源,推动长泰区马洋溪生态旅游度假区、东山岛滨海旅游度假区等省级旅游度假区提质增效,发挥引领示范效用,打造运动、康养、演艺等度假产品,提升度假设施服务,加快休闲度假游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产业发展科、艺术科、非遗科)

4.激发体育旅游活力。推动体育赛事与旅游活动一体谋划、一体开展,鼓励各旅游景区植入体育元素,建设体育设施,丰富体育活动项目。结合土楼马拉松、长泰气排球赛、古雷足球赛、东山帆船帆板赛等体育赛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项目。鼓励开展“村BA”“村超”“村跑”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引导体育赛事与文创市集、农产品展销等结合,推动农文体旅融合发展。(责任单位:产业发展科、宣传交流科、非遗科)

5.推动乡村文旅发展。推进文旅特派员制度试点,促进乡村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结合,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旅游产品业态创新,新培育一批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金牌旅游村。推进等级旅游民宿评定,提升旅游民宿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鼓励等级旅游民宿与非遗、美食、研学等融合,提升游客消费体验。策划推荐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聚焦乡村,扩大漳州影响力。(责任单位:产业发展科、市场管理科、宣传交流科)

6.打造生态康养旅游。充分发挥“片仔癀”“长寿之乡”“温泉之乡”等健康符号的叠加效应,开发森林康养、中医药养生、生态观光、温泉度假、科普教育等生态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康养旅游基地、生态旅游目的地,创建一批森林康养基地和知名品牌,推广“中医康养旅游卡”。持续开展职工疗休养活动,新认定一批职工疗休养基地。充分利用漳州的自然景观,结合不同县区文化差异、社会风情、民俗风情,挖掘漳州独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推出特色生态旅游线路。(责任单位:产业发展科、宣传交流科)

7.培育特色海洋旅游。在提升海洋观光游、海岛风情游的基础上,以G228滨海旅游风景道为轴,以海岛探秘、海滨度假、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等为主要功能,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东部滨海休闲旅游带。推动游艇、潜水、垂钓、帆船帆板等水上休闲运动项目,培育海上游、海岸游、海岛游等产品,推动“观光看海”向“立体玩海”升级。(责任单位:产业发展科)

(二)实施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8.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动城市绿道、骑行道、郊野公园、停车设施等微循环休闲设施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休闲步道和旅游风景道。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标识牌、智慧旅游服务应用等配套设施。到2025年,5A级旅游景区的 I类厕所达到40%以上,4A级旅游景区达到30%以上,3A级旅游景区达到20%以上;所有A级旅游景区厕所要求90%以上达到Ⅱ类以上质量类别。(责任单位:公共服务科、产业发展科)

9.健全景区服务功能。进一步盘活重点景区、旅游度假区等优质资源,推动老旧景区转型提质,争创一批国家A级旅游景区。提升A级景区接待能力,鼓励结合旅游旺季客流情况,适时延长开放时间、增加弹性供给,科学设置线上线下购票和预约渠道,优化售检票现场管理等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参观游览需要。大力发展路衍经济,推动评定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责任单位:产业发展科、公共服务科)

10.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推动建设一批基层公共文化新型空间,打造城乡公共文化新地标。到2025年,全市建成100个以上社区图书馆,构建市、县、社区图书矩阵。创新博物馆展陈方式,整合全市文物资源,办好“国际博物馆日”等系列主题活动。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检查和讲解培训,讲好新时代漳州文物故事。(责任单位:公共服务科、文物科、非遗科)

11.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扩大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错时延时开放试点覆盖面,提升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水平。持续开展四季“村晚”、经典诵读比赛等群文活动,推进实施“福建乡村音乐会”等志愿服务,深化“百姓大舞台”文化惠民活动品牌。鼓励国有文艺院团探索文旅融合创新项目,力争进景区、街区开展常态化驻场演出。(责任单位:公共服务科、艺术科、非遗科、文物科)

12.加快数字文旅应用。推进数字文旅系统融合与提升平台应用,推动全市文旅企事业单位“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智慧景区建设,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服务水平。鼓励国有文艺院团演出演播并举,探索培育“云中剧院”等云演艺品牌。实施文化遗产数字赋能,加强非遗数字化保护。推进文物数字管理平台建设,提升文物数字化水平。(责任单位:公共服务科、艺术科、非遗科、文物科、市场管理科、产业发展科)

(三)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壮大行动

13.强化助企纾困力度。落实惠企纾困政策,实施旅行社组织接待入漳过夜团队游和入漳旅游专列奖励。鼓励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将符合规定举办的工会活动、会展活动等委托旅行社组织实施,在规定标准和限额内凭旅行社发票报销。(责任单位:市场管理科、财务科、办公室)

14.强化企业龙头带动。鼓励本土文旅企业与福旅集团、携程集团等龙头企业深化合作,做大做强。支持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纳入上市企业后备名录,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培育好本地企业,运用政策引导、改革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文旅市场主体。(责任单位:产业发展科)

15.强化文旅项目支撑。加快签约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在建项目竣工投产投用,推动建成一批标志性文旅项目,促进县域文旅经济补链延链强链。加强项目策划,聚焦城市会客厅、滨海漫游、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推出一批跨界融合发展项目;强化平台运作,拓展与北上广等重点地区招商对接,争取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文旅产业支撑项目。(责任单位:产业发展科)

(四)实施宣传营销创新推广行动

16.拓宽宣传营销渠道。构建“市县+企业”联动、线上线下一体的宣传推广机制。结合重要节点举办旅行商对接交流、文旅产品直播季、购物狂欢节等活动,借助平面媒体、电视媒体以及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常态化营销。(责任单位:宣传交流科)

17.促进区域合作联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牵头召开闽西南联席会议,牵头组织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旅游联合宣传推广活动,合力拓展文旅市场。加强客源地营销力度,依托高铁线路,拓宽客源吸引半径。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开拓周边旅游市场,强强联动,构建稳定的客源渠道。(责任单位:宣传交流科、产业发展科)

18.促进闽台文旅融合。组织文旅企业参加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海峡旅游博览会。利用台湾形象店、金门驿站宣传推介漳州文化旅游资源。探索两岸旅游行业相关标准互联互通,支持台湾同胞参评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进闽台乡建乡创文旅合作项目,打造标杆示范及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推进涉合文物保护工程,鼓励合胞和台湾团队参与涉台文物保护工作。(责任单位:宣传交流科、非遗科、产业发展科、市场管理科、文物科)

(五)实施文旅消费市场整治行动

19.加强市场执法监督。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暗访检查等监管机制,畅通文旅市场投诉渠道,规范投诉受理处理机制。推动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市县两级文化和旅游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准确、有效掌握问题线索,科学稳妥处理网络舆情。(责任单位:市场管理科、办公室)

20.提升市场服务质量。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用好“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等平台,提升行业服务效能。加强导游队伍建设,落实《全省“百千万”导游素质提升三年培训计划(2022-2024)年》,提升导游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责任单位:市场管理科)

21.加大市场安全管理。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要求,推进文旅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创新监管举措,聚焦文旅行业重点领域、重大活动关键环节等,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和监督检查。加强文明旅游宣传,提高安全旅游意识。(责任单位:市场管理科)

三、措施保障

(一)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督促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发挥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定期会商研究文旅经济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责任单位:产业发展科、市场管理科)

(二)强化人才保障。广泛征集文旅经济专家学者,建立全市文旅人才专家智库;依托高职院校和旅游企业,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多层次旅游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结合“万才聚漳”行动,引进旅游开发、运营管理、文化创意等方面专业人才,强化文旅产业各层次人才保障。(责任单位:人教科、市场管理科、产业发展科)

(三)强化技术支撑。推进全市智慧文旅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协同各业务部门,搭建智慧旅游指挥中心,植入A级旅游景区视频监控、信息发布、应急事件指挥与调度等业务系统,提升文旅市场信息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场管理科)

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2月2日


相关链接:图解:《关于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的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